第 1 部分 化学品及企业标识
化学品中文名:氧(压缩的)
化学品英文名:Oxygen
企业名称:西昌安顺空分气体有限责任公司盐边分公司
企业地址:盐边县桐子林镇安宁工业园区
邮编:617100
传真号码:0812-5111111
联系电话:0812-5111111
电子邮件地址:asqtyb859@163.com
企业应急电话:0812-5111111(24h)
产品推荐及限制用途:化工和冶炼中的强氧化剂、制造水、煤气和天然气,低温 氧化石油气,焊接及切割金属,火箭发动机,空气净化,液态氧炸药,制冷剂, 染料,半导体制造,微电子业,化学气相淀积,还用作标准气、平衡气、零点气。
严禁用作医疗。
第 2 部分 危险性概述
紧急情况概述:气体,跟可燃物质接触可能引起火灾,高压、遇热爆炸危险。
GHS 危险性类别:氧化性气体 类别 1; 加压气体-压缩气体
标签要素:
象形图:
警示词:危险
危险性说明:可引起或加剧燃烧;氧化剂;含压力下气体,如受热可爆炸。
防范说明:
●预防措施:
一远离热源和火源,避免阳光直射,工作场所禁止吸烟。
一连接的阀门、管道、仪表等严禁油脂。
一采取防静电措施,容器和接收设备必须接地和跨接。
一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,严格遵守操作规程。
一按要求使用个体防护装备。使用合格的通风系统和设备,禁止使用易产生
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。
一在运输中钢瓶上要加装安全帽和防震橡皮圈。
●事故响应:
一火灾时,可用水、泡沫、干粉、二氧化碳灭火。
一泄漏时,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上风处,并进行隔离,严格限制出入。
一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,穿一般作业工作服。
一避免与可燃物或易燃物、油脂接触。
一尽可能切断泄漏源。
一合理通风,加速扩散。
●安全储存:
一远离火种、热源。避免日照,在阴凉、通风良好处储存。
●废弃处置:
一本品或其容器依当地法规处置。
物理和化学危险:常温下无色无味气体,气体具有助燃性,氧化性。气体比空气 重,能在较低处积聚;空气中的氧浓度增加,能降低周围可燃物质的燃点;与可 燃物质和还原性物质发生反应,有着火和爆炸危险;若遇高温,容器内压增大,
有开裂和爆炸的危险。
健康危害:常压下,当氧的浓度超过 40%时,有可能发生氧中毒。吸入 40%~60% 的氧时,出现胸骨后不适感、轻咳,进而胸闷、胸骨后烧灼感和呼吸困难,咳嗽 加剧;严重时可发生肺水肿,甚至出现呼吸窘迫综合证。吸入氧浓度在 80%以上
时,出现面部肌肉抽动、面色苍白、眩晕、心动过速、虚脱、继而全身强直性抽搐、昏迷、呼吸衰竭而死亡。长期处于氧分压为 60~100KPA(相当于吸入氧浓 度 40%左右)的条件下可发生眼损害,严重者可失明。皮肤接触液氧时,可引起
严重冻伤。
环境危害:无危害。
第 3 部分 成分/组成信息
组分 | 纯品/混合物 | 浓度 | CAS No |
氧 | 纯品 | ≥99.2 | 7782-44-7 |
第 4 部分 急救措施
急救:
吸入:迅速脱离现场,移至空气新鲜处,呼吸停止时施行呼吸复苏术,心跳 停止时,施行心肺复苏术,氧中毒后要就医观察 24-28 小时,以免延误肺水肿的
治疗。
皮肤接触: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,用大量的肥皂水和清水冲洗皮肤。如有不
适,就医。
眼睛接触:提起眼睑,用流动清水冲洗至少 15 分钟。如有不适,就医。
食入:禁止催吐,切忌给失去知觉者从嘴里喂食任何东西。立即呼叫医生或
中毒控制中心。
对保护施救者的忠告:避免接触任何有机物,包括燃料、溶剂、锯屑、纸张、 衣料或其它禁忌物质,这些物质可以引起点燃。清除所有火源,增强通风。避免
接触皮肤和眼睛。避免吸入蒸气。使用防护装备,包括呼吸面具。
对医生的特别提示:根据出现的症状进行针对性处理。注意症状可能会出现
延迟。
第 5 部分 消防措施
灭火剂与灭火方法:可选水、干粉、砂土等适合周围火源的灭火剂。 迅速切断气源,用水冷却容器,以防受热爆炸。用水喷淋保护切断气源的人员,然后根据着火原因选择适当灭火剂灭火。
特别危险性:本品助燃,是强氧化剂,与可燃气体形成爆炸性混合物,与还原剂 能发生强烈反应。氧比空气重,在空气中不易扩散。流速过快容易产生静电积累, 放电可引发燃烧爆炸。液体遇热后变成气体体积急剧膨胀,导致容器内压增大引起开裂或爆炸。
灭火注意事项及防护措施:
隔离事故现场,禁止无关人员进入。
消防人员应在上风向灭火。
喷水冷却容器。
消防人员佩戴全身防护服,有防寒、防静电防护,必要时佩戴自给式呼吸器。
第 6 部分 泄露应急处理
作业人员防护措施、防护装备和应急处置程序:
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式呼吸器,穿棉质工作服。
尽可能把气体来源阀门关闭,立即切断有关电源,并按事故报警程序报告。 迅速撤离泄露污染区人员至上风安全处,对道路进行警戒,严格限制出入。
迅速切断泄露源,勿使泄漏物与可燃物(如木材、纸、油等)接触,特别小心防止任何可燃物或衣物被氧气饱和而起火。
防止气体积聚,对现场抽排或强力通风。
禁止任何火源,清除所有点火源。
喷雾状水抑制蒸气或改变蒸气云流向,漏出气允许排入大气中,隔离泄漏区直至气体散尽。
环境保护措施: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,采取措施防止进一步泄漏或溢出。
泄漏化学品的收容、清除方法及所使用的处置材料:小量泄露时,合理通风,加 速扩散。大量泄露时,设置警戒,加大通风,泄漏容器要妥善处理,修复、检验后再用,清除所有点火源,并采用防火花工具和防爆设备。
第 7 部分 操作处置与储存
操作注意事项:操作人员必须通过专门培训,严格遵守操作规程。操作人员个体 防护等措施参见“SDS 第 8 部分 ”。远离火种、热源,工作场所禁止吸烟。使用 防爆型的通风系统和设备。防止气体泄漏到工作场所外空气中。避免与活性金属 粉末、易燃物(乙炔、甲烷等)、 自燃物质、遇水燃烧物品、腐蚀性物品混储。 灌装时应控制流速,且有接地装臵,防止静电积聚。搬运时要轻装轻放,防止包 装及容器损坏。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露应急处理设备。操作者在 刚离开富氧环境后,不许立即使用明火区。充装氧气的气瓶、液压罐禁止充装其 他气体或液体。应随时保持气瓶、液压罐内外的清洁,不得沾染油脂任何其他污 物,检修和工艺处理盛气容器之前,必须将氧气进行臵换,当氧气体积含量降到23%以下方可开始工作。
储存注意事项:储存于阴凉、通风的库房。库温不宜超过 30℃ 。远离火种、热 源,防止阳光直射。应与易(可)燃物、活性金属粉末等分开存放,切忌混储。
搬运时轻装轻卸,防止钢瓶及附件损坏。储区应备有泄漏应急处理设备。
第 8 部分 接触控制/个人防护
职业接触限值:未制定标准。
生物限值:无资料。
监测方法:无。
工程控制:保持良好的通风,特别是在密闭区内。确保在工作场所有洗眼和淋浴 设施。使用防爆电气、通风、照明等设备。设置必要的应急撤离通道和必要的泄险区。
呼吸系统防护:一般不需要特殊防护,浓度超过 40%应配备自给式呼吸器。
手防护:戴一般作业防护手套。
眼睛防护:一般不需特殊防护。
身体防护:穿一般棉质作业工作服。
其他防护:避免高浓度吸入。
第 9 部分
外观与性状:无色、无味、无臭的气体
PH 值:无资料
沸点(℃):-183.1℃
相对蒸气密度(空气=1):1.43
燃烧热(KJ/mol):无资料
临界压力(MPa):5.08MPa
闪点(℃):无资料
引燃温度(℃):无资料
易燃性:不燃
理化特性
熔点(℃):-218.8℃
相对密度(水=1):1.14
饱和蒸气压(kPa):506.62(-164℃)
临界温度(℃):-118.4℃
辛醇/水分配系数的对数值:无资料
爆炸上限%(v/v):无资料
爆炸下限%(v/v):无资料
溶解性:溶于水和乙醇。
第 10 部分 稳定性和反应活性
稳定性:在正常环境温度下存储和使用,稳定。
危险反应:能氧化大多数活性物质。与易燃物(如乙炔、甲烷等)形成有爆炸性的混合物。
避免接触条件:明火、高热、易燃物。
禁配物:易燃或可燃物、活性金属粉末、乙炔。
危险的分解产物:在正常的储存和使用条件下,不会产生危险的分解产物。
第 11 部分 毒理学资料
急性毒性:人如果在大于 0.05MPa(半个大气压)的纯氧环境中,对所有的细胞 都有毒害作用,吸入时间过长,就可能发生“氧中毒 ”。肺部毛细管屏障被破坏, 导致肺水肿、肺淤血和出血,严重影响呼吸功能,进而使各脏器缺氧而发生损害。 在 0.1MPa(1 个大气压)的纯氧环境中,人只能存活 24 小时,就会发生肺炎, 最终导致呼吸衰竭、窒息而死。人在 0.2MPa(2 个大气压)高压纯氧环境中,最 多可停留 1.5 小时至 2 小时,超过了会引起脑中毒,生命节奏紊乱,精神错乱, 记忆丧失。如加入 0.3MPa(3 个大气压)甚至更高的氧,人会在数分钟内发生脑细胞变性坏死,抽搐昏迷,导致死亡。
皮肤刺激或腐蚀:无资料
眼睛刺激或腐蚀:无资料
呼吸或皮肤过敏:无资料
生殖细胞突变性:无资料
致癌性: 无资料
生殖毒性:无资料
特异性靶器官系统毒性——反复接触:无资料
特异性靶器官系统毒性——一次性接触:无资料
吸入危害:常压下,当氧的浓度超过 40%时,有可能发生氧中毒。吸入 40%~60% 的氧时,出现胸骨后不适感、轻咳,进而胸闷,胸骨后烧灼感和呼吸困难,咳嗽 加剧;严重时可发生肺水肿、窒息。吸入的氧浓度在 80%以上时,出现面部肌肉 抽动、面色苍白、眩晕、心动过速、虚脱,继而全身强直性抽搐、昏迷、呼吸衰竭而死亡。
第 12 部分 生态学资料
生态毒性: 无资料
持久性和降解性:无资料
潜在的生物累积性:无资料
生物富集或生物积累性: 无资料
土壤中的迁移性:无资料
第 13 部分 废弃处置
废弃化学品:非危险废物,废气可直接排入大气。
污染包装物:对容器进行脱脂、干燥、置换处理。
废弃注意事项:处置时,远离火种、易燃或可燃物、活性金属粉末、油脂、乙炔。 钢质气瓶报废处置时,应散尽瓶内气体。瓶内气体放散时,在放散口附近严禁烟火,且放散管应引出室外。容器清空后仍可能存在残留物危害,应远离热和火源。
第 14 部分 运输信息
联合国危险货物编号(UN 号):1072
联合国运输名称:压缩氧
联合国危险性分类:2.2,5.1
包装类别:不适用
包装标志:非易燃无毒气体、氧化剂
包装方法:钢质气瓶
海洋污染物(是/否):否
运输注意事项:
氧气钢瓶不得沾污油脂。
采用钢瓶运输时必须戴好钢瓶上的安全帽,钢瓶一般平放,并应将瓶口朝同一方向,不可交叉。
高度不得超过车辆防护栏板,并用三角木卡牢,防止滚动。
夏季应早晚运输,防止日光曝晒。
铁路运输时要禁止溜放。
运输时运输车辆应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应急处理设备。
气瓶戴好瓶帽防震圈,防止日光暴晒,运输时不能接触油脂。严禁与易燃物(乙炔、甲烷等)、自燃物质、遇水燃烧物品、腐蚀性物品混装混运。运输时要按照规定路线行驶,停留时应远离火种、热源、高温区、生活区。
装运该物品的车辆排气管必须配备阻火装置,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装卸。
运输工具上应根据相关运输要求张贴危险标志、公告。
第 15 部分 法规信息
下列法律、法规、规章和标准,对该化学品的安全管理作了相应的规定:
《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》(国务院令第 344 号)
《危险化学品目录》(2015 年版)
《危险货物品名表》(GB12268-2012)
《危险货物分类和品名编号》(GB6944-2012)
《化学品分类和危险性公示通则》(GB13690-2009)
《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编写指南》(GB/T17519-2013)
《危险货物包装标志》(GB190-2009)
《化学品分类、警示标签和警示性说明规范系列标准》(GB20576-2006~
GB20602-2006)
第 16 部份 其它信息
编写和修订信息:
与第一版相比,本修订版 SDS 对下述部分的内容进行了修订:
第 2 部分 第 4 部分第 6 部分
危险性概述,增加了防范说明。
急救措施 ,增加了对保护施救者忠告和对医生的特别忠告。
泄漏应急处置,对内容进行了补充完善。
第 11 部分 毒理学资料,增加了吸入危害。
第 14 部分 运输信息,补充了运输注意事项。
参考文献:
工业气体手册 化学工业出版社 黄建彬 2002.3
国际化学品安全规划署:国际化学品安全卡
OECD 全球化学品信息平台
免责声明:
本 SDS 的信息仅适用于所指定的产品,除非特别指明,对于本产品与其他物 质的混合物等情况不适用。本 SDS 只为那些受过适当专业训练的该产品的使用人 员提供产品使用安全方面的资料。本 SDS 的使用者,在特殊的使用条件下必须对 该 SDS 的实用性作出独立判断。在特殊的使用场合下,由于使用本 SDS 所导致的
的伤害,本 SDS 编写者将不负任何责任。